公众离安全到底有多远?
来源: | 作者:钱自涌 | 发布时间: 2019-11-20 | 36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*飞行中的危险时刻*

 大家凡是坐过飞机的都知道,飞机起降两个过程,一个起飞,一个下降,是最危险的两个过程。飞机到天上平流层以后其实很稳定,当然了跟飞机的飞行高度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

 我上周做飞机到厦门来,飞行高度不太够,一路上飞机颠得我动不动就有过山车的感觉。但是我还是挺佩服航空公司的这些乘务员的,在那么颠簸的状态下,还是完成了机上服务。


   对于我们而言,就算颠簸,我们是不知道飞行驾驶室里是什么情况的,我们只能通过广播听到,听到说遇到了气流,请大家稍安勿躁,系好安全带。但是真实的到底里面是什么情况,我们都不知道。但是桂林航空把不该进去的人弄进去了。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要命的情况。


 我前段时间刚带我妈去了桂林,我觉得桂林还是非常不错的,我想推荐其他人去,比如我太太也想去桂林。假如再次去的时候,又是坐桂林航空,我的心里一定发毛,因为这个新闻导致我对桂林航空失去了信心。


   桂林航空对这个机长予以了处理、处置,我觉得很合情、很合理,这也是杀鸡儆猴,你不能对乘客负责,搞不好就是对航空公司也不负责。因为对航空公司来讲,万一飞机出点啥事故,万一这个女的是间谍,是妖怪派来的,可能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会造成巨大的影响。


 所以我们觉得处理肯定是得当的,从这件事情本身来讲,桂林航空的责任也不小,至少在思想教育上面,对于机长的精神关心是不够的。你要去机舱里面、或者在飞机停稳的时候,找个时间去看两眼,就行了。


   如果进去的姑娘是个网红,最多进去拍两张照片。如果是个微商进去打个卡,就坐在驾驶位上说喜提波音737,大家快来跟我干。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是没问题的,但是你在飞行过程当中去干这个事情就有点过分了。

 在我们的体系里面来说,看到航空机长这件事情,我们觉得分几个方面。


 

*小众人群被关注*


 第一个,航空机长这个人群,相对来说是一个小众群体。小众群体一般来说我们都比较陌生,同时对他的行业也感到好奇,因为他也代表个老司机,新司机一般是不可以直接坐机长的,飞行要满多长时间才可以。


   他驾驶的飞机货值比较高,再加上飞机上很多人对空姐都是存在幻想的。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受关注度高,细分领域里面的这种也算是个专家,在这个过程里面,就符合传播学的要素了。


 第二个,到底中国有多少机长在这么干?前段时间有部片子叫《中国机长》,在国庆期间卖得挺好,正好这个时候电影里面的机长跟现实当中的机场有一个对比,对比下面就发现原来现实是那么的可怕。面临的这种问题也好,爆发出来的管理上的问题也好,其实最为核心的,我们觉得还是是谁主观意愿去做这个事情。


 

*主观意愿在谁*


 如果是女的主观意愿的,那么我们认为这个还是情有可原的,扪心自问听课的各位同学,如果有这个机会你进不进去?我觉得叫我可能也想进去看一看。


   当然了,我肯定不会在飞行过程当中跟自己过不去,我可以下了飞机停在那边的时候去看一眼,但是这个没关系,看不到也不强求。


 在我们的整个体系里面来说,很多人也觉得我们很神秘,有人觉得我们职业神秘的,我们每天是怎么过的?欢迎大家到我们不二堂来参观,来旁听,来吃饭,你就看我们每天是怎么过的?这也是一个挺好的体验。


 但是如果这个事情是机长主动的,为了显摆,我觉得这个里面问题就可能要更严重一点。因为如果是机长为了显摆的话,那么也就是说他就是把公众安全放在了一个不好的、不稳定的状态下面,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。


 从严重的角度来讲,这属于危害公共安全。我们大家要了解的就一件事情,一定要看他的发心是什么。因为发心的源头就决定了这件事情到底好与不好。

   美国在审查案件的时候,他们不是找很专业的很符合法律条款的去量刑,他们是把情况列出来以后,去看,比如说这个人偷东西,他到底是为什么而偷?如果他并不是为他自己而偷,而是因为他看着别人,他又没办法帮助别人,他去偷了个东西给一个快饿死的人,我估计到最后这个人可能还被宣判无罪。


   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法律体系里面,偷就是偷,不存在说你因为是为了别人而偷。所以法系不同,获取到的结果导向不同。


 

*停飞事件中舆媒价值*


 但是这次桂林航空对机长做停飞处理,我觉得司法部门没有去更深的介入,这也是一个值得要考虑的地方。这个事情怎么出来的,怎么处理的,其实从某种意义上,我们更多的不要仅仅看表面,我们要追溯本质,还原真相,因为这个对于我们来讲价值会更大。同时对于我们去认知整个事情的过程,对于事件的完整发展有更大的意义。


 这是我们讲的第五个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