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里:读相的根本是相由心生
来源: | 作者:殷里 | 发布时间: 2019-09-07 | 3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非常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的聆听我们的师傅、师兄弟姐妹的分享。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点轻松的话题,我分享的主题是相由心生。


【邵康节师徒的故事】

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吧,学过梅花易数的人,都知道这样一个案例。一位中年妇女拿了一把扇子去找邵康节先生,想问一下她的丈夫何时会回来。当她来到先生家中的时候,扇子的纸面脱落了。此时邵康节先生不在,他的弟子在,弟子就说:“骨肉分离,见不到了。”那妇女悲伤不已。不一会儿,邵康节先生回来了,看到妇女很悲伤,就问一下什么原因,同时,他进门脱掉了外衣。然后他告诉妇女:“穿衣见父,脱衣见夫。”这是一句俗语,我现在脱衣,你丈夫今晚必到。当晚,丈夫果然到家。


【案例之分析】

那我们再来仔细地解释一下这个案例。我们学习易经命理八字的时候,都会讲到一个相,那同样一个相,为什么他的弟子说是骨肉分离呢?我们的成扇,有扇面和竹骨两个部分,那么我们可以把她解读为骨肉的相,弟子看到纸面脱落了,解读出骨肉分离的相,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。那邵康节为什么纠正了弟子的说法呢?他又为什么会认为骨肉分离的结果不对呢?大家可能会讲,一定是师傅的水平会高一点,反馈的结果也确实是如此。

这样的事情,在我们学习读相的过程中,也经常遇到,每一个人对同样的相读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结果。我们不二堂专业学习班,经常有一些小组讨论的聚会,我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,也发现同样一个相、一张图片,却能读出截然相反的结果,那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?

同样,邵康节在研究梅花易数的时候,他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。其实这个故事里有两种相存在着,我来简单地解析一下。古代有一句话,叫男女授受不亲,以前古代女男女之间的交往有那个时代的标准,平时会有一些规范,见面接触的要求比较严格,还必须的有始有终。一旦有了婚配,嫁人了,男女之间可以有肌肤之亲。上面那个案例中,有两个相,一个是邵先生回家后脱衣之相,他把她定义为夫妻间的一种相。另外一个是扇子的扇面和扇骨有了脱落的相,邵康节先生定义为骨肉之相。当遇到一个妇人来询问丈夫何时回家的问题的时候,邵康节脱衣之相才是标准的外应。如果是有一位母亲,拿了一把扇子来问出去许久的儿子何时回来的问题的时候,弟子看到的扇子的相,才是正确的外应,扇骨与扇面脱落的相,更加贴切与骨肉分离之相。所以邵康节先生劝慰持扇夫人不要伤悲,丈夫今晚必到,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妇人是丈夫的妻子的身份,不是骨肉之间的关系,所以就不能用骨肉分离来读相。事实上,最后的验证,也说明师傅的技高一筹。


【读相的根本是相由心生】

那么我就从这样一个案例来探究一下,我们读相,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结果,他核心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?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,不仅仅是一个标准的问题,生活经验的问题,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。

在这里,我们一起来看一张比较常见的图片,图片中远处有一座山,近处绿树、草地,就是一张风景画。当我们拿出这张头像来一起读相的时候,不同的人,一定会读出不同的结果。有人会说,你的头像画面中,前面山高路远,都是阻碍你的,估计前途渺茫了,这是比较悲观的角度!也有人说,唉,远处的山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机遇跟机会,这可能就是一种比较正常的,活在当下的直读。那还有人会说,朋友,加油吧,你要是登上了山,你可以看到更远的风景,山峰绝顶我为峰,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心态。那你说他们说的都对吗?其实都是对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有人偏悲观一点,有人偏乐观。一个刚做生意受过打击的人,你说看到远处的风景吗?他们会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吗?不会的吧。如果读相的人,刚刚在生意上面做了一笔很大的成功,或者职位有了很大的提升,他在信心十足的时候,你给他看山,他一定会觉得是很好的机遇到来。所以说,你在读相的时候,你当下的状态、你的认知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。

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,真相只有一个。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易学爱好者,每一次的解读能更加接近于真相呢?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。

我是这样理解的,我们读相最核心的东西,最重要的事情,读相不是在读别人,其实是在读自我内心,因为所有的外相,都是有自己内心而生的。就像刚才那张图片,读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果,其实都是在读自己,你读出来的每一个内容,都是由你自己内心而产生的。我们用哲学家的话来讲,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思想的投影,都是你内心的一种映射。一旦你内心中悲观东西存在,你看什么都是萧条的。那古人还有云: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色胜春朝。”,在摄影家眼里,秋天是四季中颜色最漂亮的时候。那同时,我们也知道,那些红色、黄色,以及遍地掉落的叶子,也是生命枯竭的一种相啊。所以说你自己内心是什么样?你读出来的像就是你自己。

我们学了易经以后,会明白道理,相由心生这是最核心的内容。那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,你才能会去更好的、比较科学地去接触和面对我们读的对象,从而读出一些相对真实的情况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所以当我们拿到一张图片的时候,不要急于去观察周围的情况,不要急着寻找周围的应,先要试图感受一下自我的内心,这是最重要的,因为你所有看那些东西是你内心的反射,这是最根本的核心。


【相由心生的“心”究竟是什么?

钱师在周三的公开课中,一直在谈到不二堂易经研究的初心是什么,我们学习易经读相的发心又是什么呢?在《大学》里,有这样一段文字,讲到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期间,就讲到,格物致知,意诚心正,修齐平治,易者同医,明白自己学习的使命。那么易者同医,就是告诉我们学易的使命是什么。学会了八卦也算是拥有了一个工具吧。有了这个工具,我们可以干嘛呢?有了这个工具,我们就可以读物了,可以开始认识世界、认识物质。你从格物的起端开始,达到修齐平治的境界,中间的意诚心正非常重要。明白吧,你拿了易经来认识这个世界,单靠自我的提升,然后给社会做些贡献,中间的过程是最关键。如果没有中间的意诚心正,那你肯定做坏事去了。所以说我们学习易经读相,我们是有发心的,前面几位师兄在各自的分享中,也不断地在强调这一点。


【发心的本质是什么?

 那我们的发心是什么呢?在里面我就引用了星云法师的四句话,来阐述我的观点,我觉得是比较贴切。星云法师讲:给人信心、给人欢喜、给人希望、给人方便。我觉得这几点都很重要的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我们简单来说,在你的朋友圈里面,如果说他觉得你帮他算了几个东西都很准,他对你才能信赖,而且他没学过这东西的时候,他是无条件相信你的。那么时候我记得我们原来刚学的时候,群里面讨论读相,看微信头像。当时有人就会这样说,唉呀,你未来五年都没有好运。这种话一定是讨打的节奏,不能这样讲的。一个是我们还没达到那个铁口直断的地步,再者你这样说的话,别人心里不舒服。来预测的人,都是来请教你的,是来寻求帮助的,在他们的眼中,你是一个专业的老师。但越是专业的时候,你就像易者同医嘛,像医生一样,如果你就是一个小感冒,找医生就诊,医生却直接告诉你这病没救了,你当然要重新审定这个医生,就开始不信任他了吧。

所以说既然别人信任我们,愿意和我们来交流交流,看看我这个命是怎样的,未来会是个什么情况,那你首先要注意口德,你不能乱说。所以星云法师的这几句话,我觉得是作为我们跟别人交流的时候,你真正地发心,你要给别人信心、欢喜、希望、和方便,核心的问题是其中的差别非常大。


【如何发心】

那么我们要如何在易学的学习和使用中,坚守我们的发心?我准备了四个方面的内容,善念心、轮回心、践行心和学习心


【善念心】

关于善念心,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,美国作家欧·亨利的小说中曾经写过的,有一个病人,他生病很重,快死了。躺在床上的时候,看到窗外那个树叶在寒风中飘零。心灰意冷的他,想到自己要死了,就好像那片飘零的叶子,随时都有可能飘落的。他就默默地念叨,等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,我就会死了。那一刻窗外树上的叶子,也是一个相。生病的人,见到那个画面,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现状。这时候就有一个画家,在树上面画了一片绿叶,病人并不知道。他只看到窗外树上的叶子一直还在,一直没有掉下来。那病人就会联想到,为什么最后一片树叶还没有掉呢?是不是我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呢?于是,没过多久,他奇迹般地就活过来了。我觉得刚才杜美凝分享的内容中,就讲到要树立科学的命理观,这件事情,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。你说这个人是该死还是不该死?是很快会死还是不会呢?当他内心没有希望的时候,在他的心理落叶飘落了,他也就死了。因为那片绿叶一直没有落下来,所以他也就活下来了,那一刻,其实他的命运也就改变了。

那么对于我们学易经的人来讲,每每遇到来求助与我们的人的时候,我们不妨像那位画家一样,给人一点希望,给人些许信心,给人一些欢喜,给人方便了,你就拯救了一个人了。这就是善念心的道理。每一次起心动念的时候,带一点善念心,那结果就不一定一样了。所以,在我们研究和使用易经知识的时候,善念心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。


【轮回心】

第二个是轮回心,这个讲起来似乎有点玄乎,为什么会轮回呢?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张二十四山图,我们朋友圈中经常看到有人讲,这几个月我是不太好,过了到了哪个月,我就会好很多。那么他是靠什么去让自己状态变好了,是希望,是轮回。所以说,我们在座的每个人,你不管学过易经也好,没学过易经也好,你可以去回顾你自己走过的历程,都在这个圆圈里,所有的五行原理都在里面。有坎呀,有乾呀,有巽啊,都在这张二十四山图里面,你走过的每一步,都在里面。

我们学过了八字以后,没事情就把我老公和我的八字合一合,哎呀,这里有点什么问题,那里好像有点耗泄自己,一直都在纠结中。如果一直这样的话,那你就学错了。你一定要明白易经的个中道理,一年四季都在轮回。你一定要知道,你当下无论是好还是坏,都没有关系。你最近不是很好,那熬一熬嘛,不会过多久的,不是今年最多明年,一定会顺的嘛,一定就会走到一波好的流年和大运了。所以说,我倒是可以来解答一下杜美凝刚才问大家的,如果说,你知道了结果以后,过程还重要吗?

当然过程是最重要的嘛,因为你必须靠着过程来活着的嘛。佛家讲,生命是什么,生命就是呼吸呀,在知道了结果的一呼一吸过程中,你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。我知道结果无论好与坏,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,这是一个轮回。这样对于我们,无论是从商的,像我个人是从事房地产营销工作的,无论是你个人的日子好过一点还不好,生意好也好,坏也好罢,都不重要,关键你心态。如果有一颗轮回的心,你就不会在受到打击的时候,就很很纠结。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,要学会点释自己,学会放过你自己,不要那么纠结,那就是学易经最重要的,要有轮回心,不要怕,过了这个坎之后,就会好很多的,没什么大不了。


【学习心】

下面,我们再来聊一下学习心吧。我们今天的目的也是学习,要多读书,多思考。跟书本学、跟人学、跟同事学、跟朋友学,跟学生学,都是一样的,要不断地学习,要有一颗学习的心。


【践行心】

在这里面,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,叫:知之未行乃未知,行之未彻乃未行”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是一个高手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你学了易经,你掌握了知识,但是你没用,那么你就跟没学过是一样的。如果说,你用了,但是用得不彻底,连工带差,那你和没做没有两样的。所以王阳明的这两句话,我要送给我们在座的所有的同修和朋友,包括自己,就是说你学了以后,一定要去用。只有大胆用,大胆地尝试,哪怕是错的,你才会知道自己差在哪里?错在哪里?只有在用了以后,积极去反思结果,找到自己哪里有偏差?自己怎么去改进?一定要有个这样一个过程,做到了知行合一,我们才能会成为在易学领域内的一个高手。我们一定要注意,不断地实践和行动。


【结语】

最后,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辛弃疾的两句话: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”当你见到外界的时候,一切都是美好的。那么外界线也是美好的,就达到了你和物,天人合一。达到了物我两忘,物我同体这样一个命运感的境界和高度。

今天我的分享的结语是:易占大有,相读不二,勤思多练,渐行渐近。

感恩钱师的机缘,感恩不二堂的初心。谢谢各位的聆听,感谢大家,感谢!

2919-6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