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一阳生,地中掌四方
来源: | 作者:不二堂 | 发布时间: 2021-10-29 | 41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所谓“地中”也就是不东、不西、不南、不北之地,是天地、四时、风雨、阴阳的交会之处,也就是宇宙间阴阳冲和之中心。
冬至子之半
天心无改移
一阳初动处
万物未生时



这个也是“冬至一阳生”的原理,是《易经》最高也是最基础的原理。冬至是子月(阴历十一月)下半的气,子月是复卦,一阳来复的意思。此时天地间阴极阳生,开始了一阳。运用到人的生命上,就是子时,从夜里十一点到次晨一时。所谓正子时正好是十二点整,正子时是子时的中间。他说“冬至子之半”,在每天时间上来说,十二点是子时一半,上一半的子时属于当天夜里,下一半的子时是次日零分开始。

邵康节说“冬至子之半”,冬至是子月一半的时候,宇宙万物到了一个不属于动态也不是静态的时刻。“天心无改移”,平稳极了,这中间是真空状态。这真空的状态是一阳之气初动之先,也就是“万物未生时”。所以佛家讲修到无念,真正空了,才是阳气来之前的境界。……

“先王以至日闭关”,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文化,老祖宗们懂得在至日闭关。什么叫闭关呢?斋戒、沐浴、清净,万缘放下,什么都不理,这也就是温养了,就好像婴儿刚刚生下来,放在温室里保养。








冬天怎么加强命门之火



朱丹溪的“命门相火”说是受到理学的启发。有了太极思想,才能丰富发展《难经》的命门学说;有了命门学说,才引发出用膏滋方来进行冬季养生的方法。



三阴三阳配属藏府及命门图



其实从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,冬天的阳气是以精的形式封藏在少阴位的,这里是“少阴君火”,古代也称为“龙火”。


它是什么呢?本质上是心火下降了,寄居在了肾水的位置,封藏起来了,它是第二年万物生发的原动力,所以称为“命门元气”。


气有余才是火。故命门正常的原动力不能叫“相火”。因此,我们可以用膏方,增强这种封藏的功能与能量。





肾精不足者如何调,

才能归根生命需要的元阳?





冬至日,一阳始生,此时肾精不足者,最易发病。其病上热下寒,上焦会突然出现各种热症,比如咽喉突然肿痛、突然眼目赤红、头痛、耳痛、牙痛等等,但是脚和膝盖往往冰凉……


古人管这种情况叫龙雷之火上奔,说肾水不足,无法涵养肾阳,冬至日肾阳稍微一增加,火就上奔了。


在排除外感外伤的情况(有时外感也受此影响)之后,则必须清楚,此时不能清热,清热则下愈寒。


古人的方法,是用大剂量的熟地填补肾精,配合一点滋阴的药物,然后配少少一点肉桂,引火下行。这种调理方法在明末时已经成熟,和道家有关的名医傅青主、陈士铎、张景岳等都擅长这种治疗方法。


我的观察,这种情况平日也有,但是真的冬至节气开始增加,一直到来年开春,甚至到春夏之交,会特别多,古人讲的天人相应,即是此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