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自己的路
来源: | 作者:不二堂 | 发布时间: 2017-02-11 | 2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不二堂的各位小伙伴,大家好,不二堂每周三都有小课堂普及八字命理风水等基础易学知识,这个大家都知道了,现在我们在优酷视频上有课堂实拍上传了哦,想要学习的朋友直接优酷搜索“不二堂”,即可观看,同时有任何关于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视频下面的留言板留言,钱师会亲自解答的。

在过去的数年中,香海禅寺每个月都在坚持开展各种各样的禅修活动,有企业家禅、三日禅、七日禅、止语禅等,在这些课程中,我们都会指导同修做一些基本的禅修练习,比如,请同修们闭目内观,发掘自己内在的特性,启示大家做以下思考:“我是谁,我在哪里,要往哪里去?”等等。
人因为差异性而活在这个世界上。之所以成为人,就是因为具有自由意志,能够自主地反思自己、锻炼自己、提升自己。
如果不能够具有自我省觉的精神,你就不是你,而是集体中的一个无差别的符号,或者成为某些思想家的传声筒。如德国作家席勒的某些作品中就有把“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”的缺陷。有的人说了一辈子话,走了一辈子路,可能也都是在重复前人说过的话,走大众走过的路罢了。这样的人生,不能算作是真正地活过。
首先要找到自己,反思自己,尽量地了解自己,然后才能够知道自己在何处,应当向何处去。
在希腊神话中,有一个女神,叫做安可。安可非常美丽,但因为受到神谕的诅咒,她只能够不断地重复别人所说的话,而不能够自主地发言。有一天,她在河边流连,见到了绝美的少年纳格索斯。纳格索斯如此清傲、明洁、朗润、秀颀,安可一下子爱上了他。她很想和纳格索斯说话,但当他问她问题时,她只能怯懦而羞赧地重复他所说的话,无法表达内心狂热而真挚的爱意。纳格索斯觉得安可是在捉弄他,因此感到非常厌恶,于是根本没有理会安可的眷恋与爱慕。这个俊美绝伦的少年最后因为过于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而投河自尽,化为一朵孤独的水仙。而安可则只能泫然涕下,永远怀着无法表达的爱意痛苦地活着。
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不竭的源泉和永恒的宝库,在这个故事中,你是否读出了什么重要的寓意呢?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,总是难免在这样或那样的时刻失语甚至失去自己。而当连自己都失去的时候,谁又会来珍惜、赏识、爱你呢?可怕的是,我们常常成为安可而不能自知。不仅在爱情中,人们容易丧失自性;而且在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异化中,都很容易成为他者的回音。世俗价值会把你裹挟进去,使你在悄然间成为一个群体性的符号。比如人人都渴望求财、求名、求权位,时间长了,别人就会将这样的价值观念渗透到你的心里。职业也会把你裹挟进去,使你不知不觉成为一种工作的机器。比如这个社会对于教师形象的要求就是稳重、刻板、一丝不苟,这样的教职形象同样是对人的一种异化,时间长了,人就很容易形成某种类型化的性格而失去了自己。
在日常生活中,是不是应该警惕自己时刻防止心灵的异化,而具有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呢?选择自己所要行走的道路,而不要人云亦云,这非常重要。没有一种最好的生活,而只有一种最适合的生活;宛如没有一份最理想的工作,而只有一份最适合的工作;没有一个最优秀的配偶,而只有一个最适合的配偶。人生最难得的就是“适意”。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这种生活对他而言就是适意;李白“花间一壶酒,对影成三人”,这种生活对他而言就是适意;唐寅“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”,这种生活对他来说就是适意。但是这样的生活却不一定适合你,不是吗?让李逵去写诗,让吴用去打虎,让武松去卖炊饼,这就是不适意。
从小到大,在许多教育场所中,孩子们都会接受到一种模式化的教育,比如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仿佛只有读书方是正途;又比如父母教育孩子以多金、 位尊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,仿佛只有财货名利才是坦途, 这些教育其实都不合时宜。所谓“教为不教,学为创造”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,教育是要点燃人们心中的火焰,而这火焰各有不同,无法勉力相求。父母、师长、社会不应引导孩子走向千篇一律的生活,寻求千人一面的价值,而应当教会他们按照自己的特性,去进行合理的选择。惟其如此,人才能知道自己是谁,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。
如何判断一种生活是否适合自己?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,因为“适意”的感受只在自己的心里。但是,需要指明的是,适意并不意味着随意,更不意味着恣意,而是建立在充分自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性的选择。 比如, 人在从事某样工作时会觉得自己是 “上手”的,这种上手状态就是适意的表现。
明代的熹宗皇帝朱由校对于政事没有多大的兴趣,但是做起木匠活来却得心应手。他自幼便有木匠天份,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,而且技巧娴熟,一般的能工巧匠也望尘莫及。据说,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、亭台楼榭,都能够做出来。凡刀锯斧凿、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,他都要亲自操作,乐此不疲,甚至废寝忘食。他手造的漆器、床、梳匣等,均装饰五彩,精巧绝伦,出人意表。根据《先拨志》记载:“斧斤之属,皆躬自操之。虽巧匠,不能过焉。”文献载其“朝夕营造”, “每营造得意,即膳饮可忘,寒暑罔觉”。像这样具有木匠天赋的人,安于木匠的位置不是反而更好吗?
万事万物其实本来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而已。让众人各得其所,各归其位,则自然能够获得和谐与宁定。
各归其位,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。人的身上带有一些天然的属性,男人有男人的特征,女人有女人的专擅,老人有老人的特质,孩子有孩子的天真。所以在《周易》的卦象中,象征着世间万有的八卦都有各自的特性归属,也就是说,每一个卦象都对应着不同的卦德。比如取象于天的乾卦, 其卦德是 “健” ;取象于地的坤卦,其卦德是“顺”。乾坤二卦中,乾卦象征着男子,坤卦象征女子。他们的特质就自然地有“健”与“顺”的区别。因此,天赋造物,男人难道不应该具有刚健不息的品质,女人难道不应该具有柔顺温存的性格吗?很多朋友会向我抱怨说,家庭生活不和谐,婚姻关系不融洽,我都会让他们从古老的《周易》中领悟一些自然的真谛。作为丈夫,你是否能够做到清刚正大;作为妻子,你是否能够做到善解人意呢?如果人不能够按照其天赋的属性各归其位,那么天地自然、人情往来又怎么能够做到通达与和谐呢?
知道自己是谁,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层面。人既要顺任自然规律各归其位,又要洞见自己的短长,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,善于做什么,不擅做什么。只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后,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人生的使命何在,要如何听从使命的召唤,找回自己,活出自己,绽放自己。
不二堂地址:无锡市滨湖区蠡美路28-7
堂内电话:0510-811718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