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无常,活在当下

人们在活得好好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自己随时会离开这个世界?很少有人这么想,当死亡来临时,谁都割舍不下这个世间,不忍离去。但是,生老病死是这个世界通行的法则,谁也摆脱不了。这个世上,又有几个人能够参破生死呢?

人们在位高权重,钱袋中金钱满满之时,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带不到坟墓里去?生是赤裸裸来,死也是赤裸裸去。常却下意识的避讳这个问题,他们总以为生命可以长青,大多数人都不会想生命一旦失去该怎么办。所以当宿命到来的时候,他们惊惧,他们害怕,他们对这个世间恋恋不舍,他们对没完成的心愿念念不忘。亲人朋友们也无法接受身边的人突然离世的消息,因为,他们完全没有准备。

我们在死亡之神的突然到来之前显得那么脆弱,那么无助。正确的面对死亡,它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。没有人会长生不老,没有人会青春永驻,甚至,今夜躺下睡过之后都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还起的来,的确很残酷,但,这就是生命的状态。我们不知道哪一天会死,哪一时会死,哪一刻会死,但是,死亡是会在它该来的时候来的。我们的生命随时都可能间断,我们争取的,得到的一切都可能随时不属于自己。我们的幸福是短暂的,我们的痛苦和忧伤同样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消逝成自己的回忆,人生苦短。

无常,是佛教的认识,在佛教看来,能认识到无常就是有智慧了。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,说明他明白了生命不是永恒的,生命总有终结的时候,而且生命不确定在什么时候终结。那他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东西,勤奋精进的去做有意义的事,而放荡和贪逸只会浪费时光,消耗宝贵的生命,那是很愚痴的。所以明白或觉醒生命无常就等于开始有智慧了(智慧的开端)。

修行要趁早,生命最无常。

四法印之诸行无常

什么是“行”呢?无论是物质、精神、还是物质与精神的运动过程,所有因缘而生、有因有果的法,就称为有为法,也叫做“行”。“诸行无常”的意思就是,所有物质与精神的世界,所有依靠因缘而起的法,都是无常的。

无常可分为外无常与内无常。所谓“内”与“外”的概念是:有生命的众生,就是“内”,即有情世间;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,就是“外”,即器世间。其中每一种无常,又可分为相续的无常与刹那的无常。

(一)外无常

相续的无常:是指宏观的无常,亦即从宏观角度能够观察到的无常。比如:《俱舍论》中所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成、住、坏、空四个阶段;世间人所能看到的一年中的四季迁变,每个月中月亮的上弦下弦、盈亏增减,每天二十四小时的白天黑夜、日起日落等等,都属于相续的无常。虽然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,也不会有人否认这些无常的存在,但由于没有观修这些无常,因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两种常执:先天的俱生常执与后天的遍计常执。

其中前者,是包括畜生在内的每一个众生都有的常执。例如,在一栋楼房建好之后,直至这栋楼房毁灭之前,我们会认为这栋楼是常住不灭、无有变化的。即使有一些变化,也只是外表的变化,而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。诸如此类没有经过教证理证加工的执着,就是先天的常执。

要消灭先天的常执,就需要修相续的无常。因为很多不好的念头、烦恼以及造业的根源等等,都来源于相续的常执。比如,当我们认为一辆汽车在到手之后,直至其报废之前,都是常住不灭、始终有用的,就会对汽车生起贪心,继而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渠道,甚至不惜采取偷盗、抢劫乃至欺骗的手段,来达到拥有汽车的目的,这样就造作了杀生、妄语等等恶业。烦恼、造业等等所有一系列问题的源泉,就是对汽车的执着;而执着汽车的原因,就是常执。如果不能消除常执,就不能解决以上的诸多问题。

但是,就像一个生病的人,即使床头摆放着医学的书籍,他也知道用某一个方剂,吃什么药,或者采取针灸理疗等某种方法,就能医治自己的疾病,但他却拒不接受治疗,这些治疗手段也不会生效一样,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相续的无常,但仅仅知道并没有用, 如果没有实际的修行,这些常执仍然会始终保存得完好无缺。

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,就是相续的常执,它极其粗大,能让我们毫无理智地产生各类烦恼、造作种种恶业。

刹那的无常:相续无常的基础,即是刹那无常。刹那无常的含义是指,每一个有为法在诞生的那一刹那,立即就会消失,有为法的生灭是位于同时的。

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,物质在诞生以后,还会留驻一段时间,然后才毁灭,生灭不可能同时,但如果从微观世界的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思维,就会发现生灭只会是同时的。

我们可以想象,假设把时间分到小得不能再分的层次,在这个短暂的时段中,还有可能再分出生的阶段与灭的阶段吗?不可能。因为,倘若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,那么这个刹那就可以再分,而不是不可分。在这个不能细分的无分刹那中,如果只存在生而没有灭,就成了无穷无尽地生,常住的永恒不灭;如果此时只有灭,那这个灭又是什么东西毁灭呢?是物质、精神,还是物质与精神之外的某个东西呢?我们都知道,除了物质和精神之外,并不存在什么其他可以超离于物质与精神的法。在这个不可分的刹那当中,生灭只可能是位于同时。世间的一切万物,都是在产生的同时就当即毁灭,其生灭是同时存在的,这就是刹那的无常。

通过刹那无常,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?

比如说,当我们看着这堵墙壁时,以前会认为它就是一动不动、绝对静止的东西;如今则可以领会到,这堵墙壁每时每刻都在生灭。下一刹那的墙壁,早已不是前一刹那的墙壁了。

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多年前,就将上述道理告诉了我们,现代物理迄今也承认,在千分之一秒或者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,极其微小的粒子都在不停地生灭。释迦牟尼佛所讲的,比现代物理的研究结果还要深入、还要细致,因为无分刹那的概念,是远比千分之一秒或者万分之一秒更小的时间单位,是我们的思维几乎无法捉摸的一个概念。在这样的短暂时分,生灭都细微到了无从认知的地步。

我们一般认为,所有的物质都有生、住、灭三个阶段,但在这个特定的微观世界当中,就根本无法感觉到生与灭,根本不存在什么生或者灭。生就是灭,灭就是生。

这些与我们惯有的常识相反的观念说明,所谓的生、住、灭,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概念。佛教中称之为“刹那的生灭”,如果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来表述,就是“微观世界中的运动”。

虽然我们的肉眼无法触及这些概念,但依靠我们的意识去体会、观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我们的意识就会变得像显微镜一样,能将细小的物质观察得一清二楚。比如说,在观察这堵墙壁的时候,就能立即将墙里面的每一块砖头,砖头里的每一粒微尘,微尘之间的空间,每一个粒子的生灭等等,像用快速摄像机摄下来一般看得十分清晰透彻。在那个时候,整个世界就成了虚幻的世界,世间万物都在虚幻的幻觉当中产生、留驻、毁灭……如同《心经》所说的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一样,生和灭就成为完全同等的一回事。

体会到这一点有什么用处呢?跟解脱有何关系呢?

一旦能领悟到这一切,就可以断除我们的常执。比如,以前我们始终认为,这栋大楼从建好完工之日直至毁灭之前,都是存在的,现在就从根本上彻底推翻了。再比如,假设以前此处有一块空地,后来建起了一座楼房,直至楼房最终被拆毁,此处又变成一块空地。楼房从无到有,然后再从有到无,其间经历了很多年的时光,但我们也可以清醒地知道,在楼房存在的每时每刻,都在发生着连续不断的生灭演变。

通过相续无常的修持,就可以断除我们的相续常执。能断除相续常执,是十分有用的。比如,即使我们不能感觉到其内在的刹那无常,但是,当意识到某个东西是不可靠的、是无常的之后,就不会过分地执着这个东西,就会一再地提醒自己,既然它是靠不住的,我又何必去在乎它、执着它呢?这样就能逐步淡化执着。一旦执着减少到不存在的程度,对其的贪着、嗔恨等等烦恼也会消失无踪,就不会因为烦恼而去造业,这样就能逐步远离轮回。

以上所讲的内容,为外无常。

(二)内无常

什么是内无常呢?所谓“内”,就是指众生。此处所说的众生,不包括植物的生命在内,而是指有痛苦、快乐感觉的生命。

内无常也包括相续的无常与刹那的无常两种。

相续的无常很容易理解,比如,上一辈子是人或者天人,这一世投生为人,下一世又转生为人或者畜生;或仅就此生而言,从出生到死亡之间,经历了婴儿、幼儿、少年、青年、壮年、老年以及死亡的各种变化,这些变化是一目了然的,不仅在自己身上,包括在其他的生命上面,都能够清晰明了地观察到,其中的变化,就是相续的无常。

刹那的无常:是指众生的心身,也像外在的山川草木一般,都在刹那刹那地生灭迁转。

《俱舍论》中讲过:除了肉体等物质以及精神之外,根本不存在一个单独的轮回。整个世界,就是由物质与精神二者所组成的。

前面分析了物质的部分,下面进一步来剖析精神的范畴:

在不观察的时候,意识或者精神当中出现的每一个念头,都存在着生灭。当某个念头在一刹那间生起的时候,我们就去追踪这个念头,看它从何而来,并用时间将该念头划分成很多阶段。

比如,佛经当中也讲过:在口中念诵“嗡阿吽”三个字的时候,意识当中也会出现三个念头——嗡、啊、吽;然后观察位于中间的“啊”的念头,并将该念头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个,是靠近“嗡”的阶段;第二个,是处于中间的阶段;第三个,是靠近“吽”的阶段。其中的每一个阶段,又可以一再细分,最后分到凡夫的意识所能抓住的最小片断。在这个不可再分的片断当中,肯定也同时存在着生灭。由此可以判断,所谓精神或者意识,也只能存在于一瞬间,除了这一瞬间之外,根本不存在任何世界或者任何人。

比如说,正当我们听法的时候,我们会一直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,但实际情况却是,所谓的“我”,只能存在于一个刹那之间。假如我们把连贯的十个刹那中的第五个刹那认定为现在的“我”,那么第一、二、三、四个刹那就成了过去,第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个刹那就成了未来,如今能够存在的,只有第五个刹那,因为过去的法已经消逝,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、任何一个星球、任何一个时空当中都不可能存在;而未来的法又尚未产生,因而更不可能存在。能够存在的,唯有第五个刹那,但第五个刹那却是转瞬即逝的,然后我们就再把第六个刹那认定为现在的“我”,之后就是第七、第八个刹那,当所有的刹那陆陆续续地进入现在的位置时,我们就不断地将其认定为“我”。

这就像念咒的佛珠,虽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颗独立的珠子组成,但当念珠一颗一颗地进入食指和拇指之间的时候,我们却只能数到一颗当前的珠子。

同样,一个人的所有生命加起来,肯定有成千上万个刹那,但现在能拥有的,却只有一个刹那,过去的已经不复存在,未来的还没有诞生,我们却往往认为:“我”昨天去放了生,“我”今天又在放生,明天“我”还要去放生,将“我”的概念延伸到昨天、明天以及更加遥远的时空范围之内。实际上,真正的“我”却只有一刹那。

(三)勤修无常,远离常执

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就要去修。观察物质和精神是怎样无常的,经过观察就会发现,我们所处的世界是非常靠不住的,不但宏观的相续是无常的,即使刹那刹那的瞬间,也是变幻无常的,但身处虚幻世界的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
这就像美国电影《黑客帝国》中所描述的一样,我的一位朋友认识该片的导演拉里?华丘斯基(Larry Wachowski)与安迪?华丘斯基(Andy Wachowski)兄弟,他们对佛教理论十分感兴趣,便将佛教的某些理念应用到影片当中。在这部影片的最后我们会发现,电影中所出现的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,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“矩阵”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所控制的,所有的人物以及情节,都只不过是电脑的程序而已。

同样,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花木、房屋、桌子等等,都只能存在于一个刹那间,当无数个刹那连接起来以后,就形成了相续;当无数的微尘组合在一起的时候,就形成了房子、车子甚至人类。

仅从无常的角度来进行观修,也可以达到如下境界:了知整个世界仅为幻象而已。

然而,我们却被这些幻象所欺骗、所引诱,这一切的罪魁祸首,就是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,因为我们的眼睛有问题,所以看到的墙壁、桌子等等,都是静止不变的,而不能透视到其中的无常。因明当中认为,当眼睛出错以后,就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意识,意识也上当受骗,接受了眼睛所发出的信息。这些错误信息的来源,就是我们的眼睛。当人们刚出生,第一次睁开眼睛观察外界的时候,就接收到来自眼睛的错误信息,从此以后就不再往深层次去思考,而将这些错误概念一直存留于心中,这就是天生的常执。

另外一个后天的常执,是指从外道接受的,以错误的逻辑推算证明出来的观点。很多人在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以后,就会错上加错,在原有的俱生常执基础上,又加上一些外道的常有观念,也即遍计常执。

后天的遍计常执,会让人走弯路;先天的俱生常执,会让我们生起普通的烦恼——贪、嗔、痴,有了贪、嗔、痴,就会造业,从而流转轮回。这一切,都是常执所导致的。

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:所有的脚印当中,大象的脚印最殊胜;所有的观念当中,无常的观念最殊胜。

为什么大象的脚印最殊胜呢?因为大象不会选择危险的路,只会选择安全的路,跟着大象的脚印走,就会平安抵达目的地;

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呢?因为,如果修持相续的无常,就会有修行的动力。当我们修行懈怠的时候,一想起人生的无常、世间万事万物的无常,就会受到鼓舞,就会产生强烈的修行欲望;而修持刹那的细微无常,则可以成为证悟无我的基础,因为在刹那变换的事物当中,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“我”,经过一段时间的观修之后,能让我们证悟空性和无我,所以,我们一定要修无常,修了无常之后,就会有很大的进步。

虽然现在讲大圆满、讲密宗、四处灌顶的人很多,口口声声宣称要修大圆满、要得灌顶的人也很多,但老老实实地说要修无常、修菩提心的人却很少,这就是为什么修行总是没有进步的原因。只有修好了无常、痛苦等基本的法,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。到那个时候,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全然改变,无论在人世间再辛劳、再痛苦,也不会有什么想不通、看不开的。

人生无常,心安当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