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定国:中医与周易学习心得
来源: | 作者:战定国 | 发布时间: 2019-09-30 | 58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中医有一句话叫做“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医”。从中医学思想体系以及《内经》中大量吸取的《周易》理论,可以证实中医和《周易》有着密不可分关系。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源于《易》,如阴阳五行学说,藏象学说,运气学说、中医病机学说等无不始于《易》。


说到这里,很想说一下中医的现状,在许多地区,除省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,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。

        

其实医学本没有中西之分,洋务运动之后,西方思维进入中国,打破了中医原本的自我发展进程,翻开中国医学史,中医学在历史上的巅峰时期是清朝,为什么民国后突然就断崖式下行了呢?袁世凯废中医,蒋介石废中医,包括现在还有许多所谓的“科学家”,也要废除中医,其实倒退十年的话,我对中医也是动摇的,觉得现实中的中医并没有书上学的那么传奇(几乎就要重学西医),但后来偶然的机会接触易学后,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。


疗效本是中医存在的基础。如果没有疗效,中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。中医的治疗方法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,即“整体观念”和“辨证论治”。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,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,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 “同化”。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,使中医观念日渐僵化,从而导致了中医疗效下降。受西医观念的影响,许多中医在临证时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化的思维模式: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,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,丹参 “扩冠”, 黄精、地骨皮 “降糖”,五味子降低“转氨酶”,这种治疗方式在很多医院已经形成套路。这种“以方套病、废医存药”的做法,完全脱离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,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。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,一旦治疗无效,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,如果因此而获效,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,形成恶性循环。


其实中西方思维模式本就不同,中医治人,西医治病。中医是最早的平衡医学,汲取了《周易》平衡思想,进行了卓越的再创造,建立了严密而科学的思想体系,并贯穿于理、法、方、药中,指导着中医的理论和实践。如在生理上强调自体生态平衡,在病理方面突出失衡病态的研究,在诊断上注意失衡的征兆,在治疗方面则着手于纠正失衡,目的都在于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。


中医在重重打击下并没有消失,就因为中医基于《周易》的阴阳理论,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根基,所以不可能被消灭,而且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,传统医学必定会重新发展起来,前面我说过,中医的巅峰期在清朝,只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没落了,其实《黄帝内、外经》告诉人们的更多是预防疾病以及调理身体方法,也就是今天所说的“治未病”。


现在很多人开始注重保健。在身体开始出现轻微不适的时候就会选择就医,这时候西医的常规检查可能并不会查出问题,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可以查出基本的阴阳失衡,进而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。但如果我们有更先进的理念呢?


接下来就说说命理,四柱预测学同样根植于《易》,是通过人的出生的年月日时看到人一生的命运走势,如果把人分类的话其实就10类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但是这10种原材料在不同的月份就会有不同的特性,比如甲乙木,在春天生发生长,夏天茂盛,但到了秋冬就会枯萎。拿食材作比,可以有新鲜的,也可以速冻的,可以焯过水的,但终究是那种原始食材,加上后期烹调方法的不同,也就会做成不同的菜品(在《武林外传》里,李大嘴做的宫保鸡丁换到郭芙蓉手里就变成宫保铁丁了)。再结合时代的运势,可以成就不同的人或物。一个将军的八字,在战争年代可能是为统领千军万马的英雄,但和平年代未必有所作为,同样和平年代文人墨客、商贾政客会春风得意,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可能就会默默无闻。


在古代很多大户人家,每到有孩子出生都是要看八字的,虽说看不到具体流年发生的具体事件,但总体的运势是很稳定的,所以通过这点,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八字预测出身体可能会出问题的大运流年,从而可以做到更早的预防,有人可能会说了,既然命里已经又生病的可能,那怎么还能避过吗?通过命理的学习,我们可以把疾病大病化小小病化了,使得“治未病”的机会再次提前。


命理学和中医一样,作为同属周易下属的分支学科,也必然有他的学习规律,中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理论,然后是诊断、中药、方剂、内外妇儿科,由此对应到命理上,首先也是学习周易的基础理论,然后是断命(诊断),解命(治疗),让人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趋吉避凶,在命运不利年份积累知识,在有利的年份去干一番事业。


本人虽说接触周易的时间有点晚,但还算及时,能知道不二堂,认识师父也是也是极其有缘分的。能学到很多新鲜事物,认识很多朋友是非常开心的事情,愿意分享一些学习易学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新事物新想法:


任何一个文明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科学发展道路,中国古代的科学也是,如果没有近代的西方工业革命,中国古代的科学比这个西方物质实证科学要升级快很多。所以,西方科学入侵后,所有传统科学都是被批判的,被否定的。


人们总是计算长度,但以后科学的发展,可能只有空间维度与时间属性的不同。从某地到另一个某地可能用距离、长度计算,非常遥远,实际上在空间维度与时间场的不同大大小小层次穿梭中,只用一秒就足够来往了。所以河图洛书真的很有可能是某些事物的使用说明书。


再说说人类身体。从显微镜角度看,是分子组成的,分子到原子的排列顺序大致上是百万个小分子排列组合,人类的死亡是分子细胞的解体,小分子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是触及不到改变或消失的。人去世后火焰温度是触及不到小于分子以下的任何排列次序的改变。


分子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,小分子世界有不同空间。依据现代科学物理学定义,密度越大其空间时空应该越大,分子之外的小分子密度一定大于普通分子密度,那就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。


中医学是直接研究人体入手,对穴位、脉络的知识掌握与利用,已经超过现代西方科学。在中国古代传统科学里,穴位是由经络相连。经络的联系现代科技水平是看不到的,人体内都是纵横交错的微小细管,哪里能通过现代机器设备验证经络穴位的存在?经络是什么?可能就另外的小分子空间。人类的身体也是由无数的纵向横向空间组成,其中一个小分子空间就是人体经络的存在形式。这个空间的时间场快于正常的时间场。所以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用针灸治疗昏迷、胃痛(痉挛)等疾病效果立竿见影。它是通过另外的时空作用,比吃西药、打针效果从时间上快。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差别,在没有西方医学的基础上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。中国传统科学就是要突破空间维度与时间场的障碍,是比现代实证科学更为直接、符合这个宇宙规律的发展道路。


就先写这些吧。


有道是:先天本太虚,河图洛书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子午律三才,四时蒙五行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测天八尺圭,子午七相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才衍义,五运终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亥当天门,八噬在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五行五行,寄节律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二肇仪,三四生象

            三才和数,尽律六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七八生二少,九六归二老


      欲知其中原理何,不二门中来探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