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--《中庸》之’诚‘之道何意?
来源: | 作者:不二堂 | 发布时间: 2017-02-08 | 5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天下之达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。曰:君臣也,父子也,夫妇也,昆弟也,朋友之交也;五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知、仁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也。所以行之者一也。
释义:天下普遍共行的大道有五种,而实行这些大道的美德有三种。就是说:君臣之道;父子之道;夫妇之道;兄弟之道;交朋友之道。这五种就是天下共行的大道。智慧、仁爱、勇敢这三种,就是天下共行的美德。而实行这些大道和美德的方法只能是诚实专一。
或生而知之,或学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;及其知之一也。或安而行之,或利而行之,或勉强而行之;及其成功一也。
释义:有的人生来就知道这些道理;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些道理;有的人是在遇到困难后去学习才知道这些道理。虽然人们掌握这些道理有先有后,但是到了真正知道这些道理,他们又都是一样的了。有的人心安理得的去实行这些道理;有的人是看到了它的益处才去实行这些道理;有的人则是勉强去实行这些道理。虽然人们实行这些道理有差别,但是当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时候,却又都是一样的了。
子曰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
知斯三者,则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则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。
释义:孔子说:“爱好学习的人接近智,努力行善的人接近仁,知道廉耻的人接近勇。
知道这三项的人,就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;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,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;知道怎样治理别人,就知道怎样去治理天下国家了。
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,曰:修身也。尊贤也,亲亲也,敬大臣也,体群臣也。子庶民也,来百工也,柔远人也,怀诸侯也。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,所以行之者一也。”
释义:大凡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常规,那就是: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,尊重贤人,爱护自己的亲人,敬重大臣,体恤众臣,像爱自己的儿子那样去爱人民,召集各种工匠以资国用,优待远方的来客,安抚四方的诸侯。但是,实行这些常规的方法只是一条,即诚实专一。
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;言前定,则不跲;事前定,则不困;行前定,则不疚;道前定,则不穷。
释义:无论做什么事情,如能预先确立一种诚实态度,就一定能成功,不能这样就不能成功。人们在讲话之前能规定自己必须诚实,讲起话来就会流畅而无窒碍;做事以前规定自己必须诚实,做事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;行动之前规定自己必须诚实,行动之后就不会产生内疚;实行道德之前规定自己必须诚实,实行时就不会有什么行不通的地方。
在下位不获乎上,民不可得而治矣。获乎上有道,不信乎朋友,不获乎上矣;信乎朋友有道,不顺乎亲,不信乎朋友矣;顺乎亲有道,反诸身不诚,不顺乎亲矣;诚身有道,不明乎善,不诚乎身矣。
释义:处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,那就不可能治理好人民。要想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,有一定的道理,这就是在交朋友时要讲信用,如果连朋友都不信任自己,那么就不能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;要使朋友信任自己,有一定的道理,这就是要孝顺父母,如果不能孝顺父母,那么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;要孝顺父母,有一定的道理,这就是要使自己内心诚实,不能使自己内心诚实,就不能孝顺父母;要使自己内心诚实,有一定道理,这就是要显出自己善的本性来,如果不能使自己善的本性显出来,那么就不能使自己的内心诚实了。
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
释义:诚,是上天赋予人们的道理;实行这个‘诚’,那是人为的道理。天生诚实的人,不必勉强,他为人处世自然合理,不必苦苦思索,他言语行动就能得当,他的举止,不偏不倚,符合中庸之道。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说的‘圣人’。要实行这个诚,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理,并且坚守不渝才行。
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有弗学,学之弗能弗措也;有弗问,问之弗知弗措也;有弗思,思之弗得弗措也;有弗辨,辨之弗明弗措也;有弗行,行之弗笃弗措也。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
释义:要广泛的学习各种知识,详尽细密的探究事物的原理,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谨慎思考,辨清是非,当获得真理之后,就要坚决的去实践它。有的东西不学习也就罢了,学了,就一定要能掌握它,如果还不能掌握,那就不要停止学习;有的东西不问也就罢了,问就得问一个清楚,如果还没有弄清楚,那就不要罢休;有的问题不思考也就罢了,要思考就要有切身体会,如果不能获得什么体会,那就不要停止思考;有的事情不辨别也就罢了,要辨别就一定要把是非辨清,如果不能辨清,那就不要停止辨别;有的措施不实践也就罢了,要实践就一定要做到彻底,如果不彻底,那就不要停止实践。别人一遍能做好的,我做它一百遍也一定能做好;别人十遍能做好的,我做它一千遍也一定能做好。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,那么即使是愚蠢的人,也一定会变得聪明;即使是柔弱的人,也一定会变得刚强。
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。
释义: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,这叫做天性。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,这叫做教化。内心真诚就会明晓道理,明晓道理就会内心真诚。
唯天下至诚,为能尽其性;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;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;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;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
释义: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,才能尽量发挥自己天赋的本性;能尽量发挥自己天赋的本性,才能尽量发挥其他人天赋的本性;能尽量发挥其他人天赋的本性,才能充分发挥万物天赋的本性;能充分发挥万物天赋的本性,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,可以与天地匹配,并立而为三了。
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,诚则形,形则著,著则明,明则动,动则变,变则化,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
释义:那些次于圣人的贤人,把真诚推至细小事物上,在细小事务上能做到真诚,真诚就会显现出来,显现出来就会渐渐显著,渐渐显著就会彰明,彰明就会感动万物,感动万物就会变革人心,变革人心就能感化民众。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感化民众。
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祸福将至,善,必先知之;不善,必先知之。故至诚如神。
释义:有最真诚的德行,可以预知未来。国家即将兴盛,一定有吉祥的预兆;国家将要死亡,一定有灾祸邪异。这些可以从占卜的卦中发现,也可以从人们的动作中察觉。祸福即将来临,是福必然能预先知道,是祸也必然能预先知道。因此最真诚的人如同神明一般。
诚者自成也,而道自道也。诚者物之终始,不诚无物。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外内之道也,故时措之宜也”
释义: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,而道是壬自己引导自己。真诚,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,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,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。真诚,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,还要用来成就万物。自我完善,是仁义的表现;成就万物,是智慧的体现,天赋的真诚品德,是结合了天地内外的道理,因此随时运用而无不适宜。
不二堂地址:无锡市滨湖区蠡美路28-7
堂内电话:0510-811718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