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春|终于迎来了辛丑年
来源: | 作者:不二堂 | 发布时间: 2021-02-03 | 33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立春


正月节。

立,建始也。

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,

而春木之气始至,

故谓之立也。

立夏秋冬同。


         ——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




辛丑年岁运是少水,也就是水运不及。


本来应该当家做主的水太弱了,后果就是火不受制反过来会侮辱它,木得不到水的滋养就没底气,于是木对土的制约不足,土变得旺盛。


这样的五行状态,会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天地对肾水的补给不足,肾气弱的人今年就难熬了,而心火反而很容易冒起来。


而肾又是主封藏的,封藏之力变弱,水湿也就泛滥了。


所以肾虚的人别等明年再来补了,天时不帮你,补肾难度很大的,趁着现在还是庚子年的尾巴,而且是寒冬,藏令也足,提前把肾养一养。平时不要熬夜。



另外,肾主水主骨,所以这年水肿和风湿关节痛之类的病症也会多见,年纪大的朋友尤其要注意防范。




今年,寒+湿是主调,阳气不足


“凡此太阴司天之政,气化运行后天,阴专其政,阳气退辟,大风时起,原野昬霿,白埃四起,云奔南极,寒雨数至,物成於差夏。”  ——《内经》中关于辛丑年的论述。


今年的气化运行,总是滞后于正常的天时。万物比往年成熟得晚些,植物生长主要在夏秋之交。全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。


阳气不足,气候偏寒。大风常常刮起来,原野上天昏地暗的。夏季雨水多,经常阴云密布,雨湿多见于南方。


这一段,是老祖宗对这种年份的气候,作的一个较为形象的描述。


总之你看到了,这段文字里的,跟阳光没什么关系,阴气重,寒+湿是主调。“阳光不治,杀气乃行”。


因为旺盛的“土气”,夏季雨水会比较多,湿气重,淫雨霏霏。


植物、粮食作物都长得很繁茂,但你会发现,今年的粮食、谷物、果实,相对会晚熟一些。


要说用一个字形容今年的气候,老祖宗说:“其政肃,其令寂”。


延续了去年的主调,这依旧是清肃的一年,一切都是收敛、静默的。


今年“祛湿”的任务格外艰巨


这个年份啊,不只天地寒湿,人也容易感染寒湿之邪,发寒湿病。


“土”系的毛病多发,腹部胀满、各种湿重带来的肿胀,中焦脾胃不通,呕吐恶心。


舌头伸出来瞧一瞧,舌苔白腻、一层厚厚舌苔的朋友们要小心了,今年“祛湿”的任务格外艰巨。


可以准备祛寒湿,扶阳气、的护身茶。


“民病寒湿,腹满,身腆愤,肘肿,痞逆,寒厥,拘急 ”——《内经》中关于辛丑年疾病的论述


而且,2021的冬天是个大寒冬。


到时有三个“寒水”叠加,可能比今年冬天还要冷。


到时还要特别小心四肢逆冷,手脚不热,关节屈伸不利、腰疼沉重的毛病,今年也多发,这些都是典型的寒湿症。


健脾、健脾、健脾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

这件事情做好,也是以“养后天的气血生化之源”,来补今年先天的不足。




辛丑年的大趋势基本上就是这种水运不及的模样,而细致到全年不同时节的物候、常见病,还会受到六气的影响。


在水运不及的大环境下,全年都会比往年冷一些,再加持上的六气的能量,尤其是司天的太阴湿土司天,以及在泉的太阳寒水,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。


司天主持的上半年会偏湿凉,雨量大;在泉主导的下半年则明显会寒凉来的特别早,雾气重,秋冬比往年都要冷。



地气迁,寒乃去,春气正,风乃来,生布万物以荣,民气条舒,风湿相薄,雨乃后。民病血溢,筋络拘强,关节不利,身重筋萎。


从大寒到春分,也就是今年的1月20日~3月20日。这个时候地气变迁,寒去春来,而此时客气也是厥阴风木,与主气相应,算得上是正正的春气了。


春风徐来,万物复荣的景象,人们的气血也调达舒畅。司天的太阴湿土遇上了厥阴风木之气,而风是胜湿的,湿气的主持来得晚一些,降雨就延后了。


风湿相薄的这股能量到了我们身上,风木与肝相应,使得肝气的疏泻被湿所阻,肝又是藏血主筋的,所以容易出现鼻血、牙龈出血,以及筋骨不舒、关节不利等与肝相关的症状。


其病温厉大行,远近咸若,湿蒸相薄,雨乃时降。


从春分到小满,3月20日~5月21日。在湿土司天之气的主持下,此时主气客气都是君火,正位的大火烤着,湿气被蒸腾而上,所以这段时间会时常有雨。因为火旺,万物都化育繁茂。


此时繁茂的,还有病毒细菌微生物,所以敲黑板划重点的地方来了:「其病温厉大行,远近咸若」,温厉就是温病性质的传染病,传染病会大行,远近都是如此。


在内经上出现这样描述的年份,都是太阴司天的丑未年,每6年会出现一次,我们可以拎出过去几个丑未年来对照一下。2003癸未年5月,非典;2009己丑年5月,甲流;2015乙未年5月,MERS……


不管是不是巧合,今年的春夏之交风险还是挺大的,而且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,这段时间也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,慎重防范准没错。


辛丑年养生大原则:扶阳祛寒湿


《黄帝内经》已经直接给出答案了,有三段话,


益其岁气,无使邪胜。食岁谷以全其真,食间谷以保其精。


今年岁运是水运不及,对应到人身,就是要补益肾气了。岁谷是黅玄,初之气到三之气的上半年,要多吃黄色的谷子,黄小米一类即可;四之气到终之气的下半年,多吃黑色的谷子,黑米黑豆一类都可以。


间谷的话根据六气各不相同,初之气到终之气分别为:稻、豆、麻、豆、黍、稷,对应的气吃相应的间谷。稻米、豆类都好理解;麻现在已经不在常用食品之列了,我们可以吃些亚麻籽或者芝麻;黍是大黄米;稷是小米。


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。甚者发之泄之,不发不泄,则湿气外溢,肉溃皮折,而水血交流。


今年适合用苦味去温燥寒湿,寒湿严重的要发泄掉,否则湿气外溢的话容易皮肉溃烂流出血水。


能温燥的苦味有哪些呢?常见的食材里陈皮、黄酒、薄荷、佛手、辣椒都是温燥之品,食药同源里,白术也适用。自己灵活搭配吧。


必赞其阳火,令御甚寒,从气异同,少多其判也。同寒者以热化,同湿者以燥化;异者少之,同者多之。


这段讲的也是调治的大原则。


赞阳火就是扶阳之意,今年寒湿特别重,阳气足了才能御寒。寒一类的要使之热,湿一类的要使之燥,调治时的用量多少,就看有多寒有多湿了。

所以大方向上艾灸应是当用的,视乎当地当时的气候来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