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护冬季里“纯阴”,保护好你的坎水。
来源: | 作者:不二堂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18 | 39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立冬了很久,已经进入冬天,但是这个冬天有点暖暖的,南方的初冬更多的是秋的感觉,空气中还残留秋燥的气息。

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,很多人就悄悄的地进入“冬藏”的节奏了。

 

扬中这些天仍然艳阳高照、体感燥热,小岛人民真的没有收藏的气氛啊。

 

虽然我来到这里有10年光景早习以为常了,但是古人不这样认为,他们认为这很不靠谱、很逆乱!

 

冬藏为来春发生、升动之本,如果你:

 

觉得自己一年里都体力虚、精力差、阴虚又阳虚,那么你适合冬藏了。


农历十月(亥月),节气立冬小雪,它在《易经》十二消息卦中为坤卦,六爻皆阴,意思是“纯阴之月”。


图片

易经十二消息卦对应了十二个月,这里是九到十一月


农历九月(左):剥卦,一阳爻—、五阴爻- -

代表着天地间只剩一格阳气存在了,落叶树即将落下最后一批叶子。


十月(中):坤卦,六爻皆阴

天地间阳气退尽,但阴中有阳,很多地方还有几天小阳春。


十一月(右):复卦,五阴爻一阳爻

冬至一阳生,从地底生出一阳。

 

农历十月还不是太冷,但它却代表着地球生命法则的一年之终点,至此,天地闭藏成冬、百虫闭关、草木归根,大家都在黑暗中默默积存着能量,孕育着很快将从冬至节令破阴而出的那“一阳”。

 

这“一阳”就是你未来一年身体阳气的小胚胎。


十月是“阴中生阳”的孕育月,故古人有“阳不生于复而生于坤”的说法。


历史上秦代,就是以九月的丰收时节为一年的终了,以农历十月为岁首。



那些炼丹的修道人也特别注重十月的“坤复之交”,视为“产药”的关键点。



十月,人体阳气逐步潜藏到肝肾,不再浮在心肺位置了,所以心肺气弱,肾气强盛。

 

心肺气弱,素有心肺系统疾病的朋友要非常小心了。注意保暖,不要固守“春捂秋冻”,任何养生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。

 


冬天人体的气机宜藏不宜泄,春夏时用刮痧拔罐来宣泄瘀毒,


到了冬天你想做,也只建议小面积、小范围地做(包括艾灸),以免开泄皮肤太过,破坏了肾的收藏能力。

 

吃药也要注意不用太苦(苦药多泻火)、过于发散之药,以免损伤阳气。


另外,十五是月圆之日,阴虚的人尤其容易虚火上浮。

冬天闭藏肾精肾气,但一直有一个疏泄大户叫做“心火”。

 

我们知道心藏“神”(精神意识思维活动),而“神”的物质基础是“血”,血最怕的就是“火”。心神心火一动,心血、肾水都随之虚耗。

 

另外血也是人的五感的物质基础,“目得血而能视,耳得血而能听”,老年人气血用尽了,就不“耳聪目明了”。



在古代,修仙家一定是要“绝耳目之欲”的,不看不听不动心,目的就是抑损心火,节省肾水。

 

冬三月,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己有得”,是说人要把自己精神志向收藏在身体里面,不要发泄在身体外面,欣然有得焉。因为少用就是补。


很多灼心的欲望、求而不得的痛苦,可以暂时放一放了,等到明年开春再燃烧和付出。


怎么去藏阴呢?
人体的运行就像河水一样是要顺其自然的,冬季河水结冰,也是为了适应节气,藏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