抛开脾胃治病,都是耍流氓
来源: | 作者:不二堂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16 | 3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近日门诊来一病人主诉:感冒了,鼻鸣,想吐。
然后说:“”任医生我要艾灸,要么你给我扎两针。”我说:“最近不针灸,只开方”。他说:“可以,只要能好”
病人脉象,“阳浮而阴弱”。阳浮说明病在表,所以发热;阴弱,说明津液虚了呀,汗出所致。
“恶寒”、“发热”是太阳病的证状。
“鼻鸣”是感冒常见症状,人体的气血大量往体表走时,壅塞多余的气血自然会冲上头部,(脑梗也是这样,只过是脑部血管里的血液)就会形成鼻腔充血,于是鼻塞鼻鸣,同时也阻止寒气进入肺部,进入肺部就肺炎,人体就是这么设计的。
我有次耳朵摒气,去医院耳鼻喉科,看到很多治鼻炎的在熏洗鼻子,感觉有点荒谬。
鼻炎不管什么原因诱发的,实质在于表气不通,感冒的时候大家去体会体会,如果一开始不出汗,只要微有出汗,鼻子马上就通了,光去洗鼻子怎么能行?有的慢性鼻炎还去手术,然后得了空鼻症。
空鼻症特别痛苦,这种患者自杀向医院维权的特别多。(这个小故事是我听倪师的录音视频得知的。)问他有没有发烧,出汗了呀?
他答:"发烧的,不过汗出了"
为什么他出汗了还会有鼻鸣?
有时候出汗并不代表邪气就完全解掉;治感冒是微出汗才会解,汗出多了,精气过多丧失,正气消耗,不但不解,病反而趁机深入。
这里我突然想起我学易经的师父,吃逍遥丸治疗胁肋痛的事情。
邪气不去,气血自然会大量往里走呀,所以还是会出现鼻鸣。有时候汗多不是自己感觉多,而是相对于自身的气血水平的多。也就是说,自体的津血能量,也可以说正气,才是治病的关键。所以没事别劝别人瞎吃药,你怎么就能确定你吃下去的,就适合别人呢?
那么干呕,是怎么回事呢?当气血往表走时,里就空虚了,于是胃就会虚弱,接纳不了食物呀,所以就有呕的反应。
汗虽然出了,但是就好比打了一仗没打赢,兵力损失了,津液也虚了,脾胃也弱了想再战斗,就必须重新部署兵力,建中洲之运化,生脾胃之津液。津液,津血从何而来呢?
当然是从脾胃运化而来,抛开脾胃来治病,都是耍流氓。
脾胃不运化,津血不生成,谈何治病?
所以自古有"得胃气者生”。
建中用什么药呢?
人参、姜、炙甘草、大枣,四味很常见的药,对脾胃最自古以来最管用的四味。
所有药物都要先经过脾胃吸收然后输布全身,如果顺药物能直接入某脏的话,也就只能是脾胃。
那么病人说的艾灸也是可行的?
当然是可行的,可以灸肚脐配合脾胃散。
针刺,也是可以的?
当然也是可行的,从太阳经入手就可以了。
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都要追本溯源。
找到根本原因,解决直接问题。
如有其他问题可以后台留言,有时候比较忙,来不及回事望见谅。